最新信息 |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河南在2014年就将民生改善作为政府工作中心,全面完成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而今在河南“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民生已经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足以让我们看到其背后的民生轨迹。
衡量政府民生工作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老百姓的腰包。过去的一年,河南就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已达9416元,分别实际增长了6.8%和9.4%。腰包鼓了,心气顺了,民众自然春风拂面。
就业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经济问题。河南是个劳动力大省,每年众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职工需要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2014年,河南城镇新增就业144.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2万人,应届高业毕业生就业率8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3万人等,这桩桩件件也都是民生改善的“硬通货”。
除了衣食住行,生病就医也是民生一大难事。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本来收入就不高,若再生一场大病,少则花完多年积蓄,多则倾家荡产。2014年,河南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提高40元,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省级统筹、即时结报等,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等问题。
当然,民生改善离不开资金支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河南2014年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民生支出4506亿元,教育支出1233.1亿元,占了四分之一还多。如此这般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大幅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劲动力。
去年,河南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新开工建设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5个,新增养老服务机构设施4009个、床位5.8万张,河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已成事实。在今年的两会上,大多数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也都与民生有关,围绕物价、养老、环保、缓堵和医保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展开,将工作做到了民众的心坎里。
虽然河南在民生改善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绩,但面临的全面小康任务依然严峻。人民是最真诚朴实的群体,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就会义无返顾地支持谁。如今河南“两会”勾画出来的民生轨迹,已经让人民看到了主政者在民生改善方面的决心和信心,必然会得到人民的极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