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应当说,一次清理整治,就揪出16万多“吃空饷”者,可谓成绩不小,值得鼓舞。问题是,以省等为单位“总量公布”的方式,总让人有雾里看花、看似透彻实则模糊的感觉,其中还有很多让人无法言说的东西,看后只有“呵呵”!
一者,众所周知,“发空饷”、“吃空饷”往往都发生在基层,哪些单位、多少人员、都是谁在“吃空饷”,基层群众总体上是最了解、最有发言权的。但现在,仅止于以省等为单位的总量公布清理吃空饷人数,由于范围太广,没有更详尽具体的地域、单位、姓名等信息跟进,即便有关方面公布了一个看似清楚的总数,实际上却是一个无法核对确认的模糊信息。反过来讲,有关地方清理出的“吃空饷”者到底准不准确、还有没有漏网之鱼、有没有刻意隐瞒,仅靠“总量公布”是无法发挥群众有力监督作用的。没有群众的最广泛和深刻的监督,清理“吃空饷”工作就难言深刻完美。
二者,所谓“吃空饷”,属于严重的骗取国家财产的行为,少则获利数千,多则数万元乃至数十万,涉嫌诈骗等违法违规,除了具体单位的经办人员、领导明知故犯负有直接责任外,相关的编制管理部门、劳动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的编制、工资审批把关不严也负有不可推卸的失职失察职责,他们都是“吃空饷”的“帮凶”。但我们看到,在此次清理出的“吃空饷”信息中,只见宏达的以十万计的吃空饷者数字信息,而相关的吃空饷者被怎样处罚以及把关不严的“帮凶”们被如何处理信息却是空缺的。这是没有信息可发布还是有意无意疏漏或回避?如果是前者,则涉嫌清理“吃空饷”工作不完整、不到位;如果是后者,则有庇护违规者、为违规者逃避处理或轻处理打掩护之嫌,说明有关方面并没真心清理“吃空饷”,离真的结束“吃空饷”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不扎紧抓实监管关口,“吃空饷”就可能永远无尽头。
三者,就此次各省市区清理出的“吃空饷”信息看,极度不平衡,最多的省份清理出的人数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还有一些省份竟然没有清理出一个人。这难道能就此说此前河北的“吃空饷”严重泛滥,而其他相关省份执行监督相关规定好到完美无缺?经验告诉我们,在没有更多详细信息公布,尤其是还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情况下,这却未必。
再说,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发文整治“吃空饷”, 但此类腐败现象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甚至变本加厉,近年来一些案例的无耻荒谬程度简直令人瞠目。这中间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与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监督作用密不可分。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所以,检验各省份到底有没有吃空饷者、清理“吃空饷”运动到底搞得扎实不扎实,以及有效发挥群众监督“吃空饷”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入手,给予举报“吃空饷”查实者一定的奖励,比如“吃空饷”总额一定比例的高额奖金。
根本上,杜绝“吃空饷”,还有赖于单位编制信息的透明、单位发饷人员以及发饷总额信息的公开透明。
关于“吃空饷”, 早已是一个被讨论滥的话题,但“吃空饷”一直能够屡屡占据报端,说明这一问题长久以来就没有被很好解决过。这除了大多时候是就事论事下手处理太轻外,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此的治理没有一个顶层的、连贯的预防治理措施。除恶务尽。清理“吃空饷”,要有始有终,更要善始善终。只有信息公开全透明、处罚有力不护短、监督全面无空缺,清理“吃空饷”才能做到“善终”,群众才能满意。否则,再统一、再声势浩大的清理“吃空饷”,也只能是没有多少实质效果、不值得期待的一阵风。
清理“吃空饷”不能止于“总量公布”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1:53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有关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为16.26万人。在各省区市中,河北、四川、河南清理“吃空饷”人数位居前三位,其中河北位居第一,人数达5.5万多人,上海则未发现“吃空饷”情况。(据《北京晨报》10月7日)应当说,一次清理整治,就揪出16万多“吃空饷”者,可谓成绩不小,值得鼓舞。问题是,以省等为单位“总量公布”的方式,总让人有雾里看花、看似透彻实则模糊的感觉,其中还有很多让人无法言说的东西,看后只有“呵呵”!
一者,众所周知,“发空饷”、“吃空饷”往往都发生在基层,哪些单位、多少人员、都是谁在“吃空饷”,基层群众总体上是最了解、最有发言权的。但现在,仅止于以省等为单位的总量公布清理吃空饷人数,由于范围太广,没有更详尽具体的地域、单位、姓名等信息跟进,即便有关方面公布了一个看似清楚的总数,实际上却是一个无法核对确认的模糊信息。反过来讲,有关地方清理出的“吃空饷”者到底准不准确、还有没有漏网之鱼、有没有刻意隐瞒,仅靠“总量公布”是无法发挥群众有力监督作用的。没有群众的最广泛和深刻的监督,清理“吃空饷”工作就难言深刻完美。
二者,所谓“吃空饷”,属于严重的骗取国家财产的行为,少则获利数千,多则数万元乃至数十万,涉嫌诈骗等违法违规,除了具体单位的经办人员、领导明知故犯负有直接责任外,相关的编制管理部门、劳动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的编制、工资审批把关不严也负有不可推卸的失职失察职责,他们都是“吃空饷”的“帮凶”。但我们看到,在此次清理出的“吃空饷”信息中,只见宏达的以十万计的吃空饷者数字信息,而相关的吃空饷者被怎样处罚以及把关不严的“帮凶”们被如何处理信息却是空缺的。这是没有信息可发布还是有意无意疏漏或回避?如果是前者,则涉嫌清理“吃空饷”工作不完整、不到位;如果是后者,则有庇护违规者、为违规者逃避处理或轻处理打掩护之嫌,说明有关方面并没真心清理“吃空饷”,离真的结束“吃空饷”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不扎紧抓实监管关口,“吃空饷”就可能永远无尽头。
三者,就此次各省市区清理出的“吃空饷”信息看,极度不平衡,最多的省份清理出的人数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还有一些省份竟然没有清理出一个人。这难道能就此说此前河北的“吃空饷”严重泛滥,而其他相关省份执行监督相关规定好到完美无缺?经验告诉我们,在没有更多详细信息公布,尤其是还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情况下,这却未必。
再说,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发文整治“吃空饷”, 但此类腐败现象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甚至变本加厉,近年来一些案例的无耻荒谬程度简直令人瞠目。这中间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与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监督作用密不可分。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所以,检验各省份到底有没有吃空饷者、清理“吃空饷”运动到底搞得扎实不扎实,以及有效发挥群众监督“吃空饷”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入手,给予举报“吃空饷”查实者一定的奖励,比如“吃空饷”总额一定比例的高额奖金。
根本上,杜绝“吃空饷”,还有赖于单位编制信息的透明、单位发饷人员以及发饷总额信息的公开透明。
关于“吃空饷”, 早已是一个被讨论滥的话题,但“吃空饷”一直能够屡屡占据报端,说明这一问题长久以来就没有被很好解决过。这除了大多时候是就事论事下手处理太轻外,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此的治理没有一个顶层的、连贯的预防治理措施。除恶务尽。清理“吃空饷”,要有始有终,更要善始善终。只有信息公开全透明、处罚有力不护短、监督全面无空缺,清理“吃空饷”才能做到“善终”,群众才能满意。否则,再统一、再声势浩大的清理“吃空饷”,也只能是没有多少实质效果、不值得期待的一阵风。
上一篇:在我和祖国之间,看见“我们” | 下一篇:关哲:西方的舆论干涉与香港的话语觉醒